最新中国P站入口

第二届政治学学科建设论坛暨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 2024-07-15点击:

202476日,第二届政治学学科建设论坛暨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市南湖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P站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P站 共同举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研究员,中国政治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杨海蛟研究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朱光磊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周平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P站 )研究生院院长时和兴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教授等知名专家受邀出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学术研讨会。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致辞

韩喜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研究员致辞

张树华

中国P站 院长张贤明教授致辞

张贤明

中国P站 党委书记陈希贵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P站 党委书记陈希贵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上,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代表姜治莹书记、张希校长向与会来宾表示欢迎,向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韩喜平教授介绍了吉林大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历史成就,并从为国担当、为东北谋、吉大所需、学科依靠、为我所求五个方面指出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意义。韩喜平教授强调,构建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学科的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研究员在致辞中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论述。张树华研究员指出,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座政治学人应共同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出贡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P站 院长张贤明教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欢迎以及对学校支持的感谢。张贤明教授指出,构建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凝聚新共识、汇聚新力量,坚守中国政治学的原则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叙事。

主旨演讲阶段由张贤明教授主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研究员以《以中国式学术治理现代化推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兼谈如何高质量发展中国政治学》为题发言。张树华研究员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从现在做起,从本学科做起,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起。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难点堵点问题上,政治学应当有所作为。在推进学科建设中,还应避免坐而论道,要坚持问题导向,开拓新领域,运用新技术,以有效学术治理体系促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陈希贵

张树华研究员主旨演讲

中国政治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杨海蛟研究员以《构建政治学自治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言。杨海蛟研究员认为,政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从八十年代末就已开始,但是初期阶段的一些政治学研究不乏既有概念和知识简单堆积的情况,近年来,话语体系、知识体系的研究逐渐增多,逐渐弥补了原初研究的问题。杨海蛟研究员进一步指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学科发展的应然问题,是学术发展的使然,是破除固化的知识体系,是改变碎片化的知识堆积格局,是国际交往的使然。

493032ebb69a6d321d28fae40b6fd63

杨海蛟教授主旨演讲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朱光磊教授以《坚持长期主义 推动研究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关于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言。朱光磊教授指出,建设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战略性任务、是长期任务,要处理好长期主义与有组织的科研间的关系。体系建设的支点是概念,核心是提出和论证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优势、中国经验的、符合中国实际和社会主义理念、能够为方方面面所接受的学理化概念、范畴与判断。学科方面,不仅要坚持政治学与行政学相结合,还要在理解文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动政治学发展。

杨海蛟

朱光磊教授主旨演讲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周平教授以《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知识生产属性》为题发言。周平教授指出,自主知识是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核心,知识生产属性因此是自主知识构建的关键。周平教授强调,生产自主知识的具体路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立足于中国立场,二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三是解释好中国现实,四是有效的知识传播。在具体操作层面,要先提出命题、提出议题,再考虑生成。

朱光磊

周平教授主旨演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P站 )研究生院院长时和兴教授以《把握新时代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实践诉求》为题发言。时和兴教授认为,实践政治学体系是对实践的提炼、概括和升化,需要建构源理论、展开源叙事、献策源方略。在具体路径方面,时和兴教授指出,一是要体现自源性,要厘清中国政治学的实践资源,把握新时代的时代特征,把握学科发展的实践起点。二是彰显自洽性实践逻辑,总结中国政治建设的内生性规律,探索中国政治建构的崭新模式,厘清中国政治发展的底层逻辑。三是坚持自主性的研究导向,研究中国政治学实践议题,总结中国政治文明的深层哲理。

周平

时和兴教授主旨演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教授以《以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研究——数字治理的政治学革命主题、方法与路径》为题发言。佟德志教授认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学科交叉是政治学的新的增长点。数字政治学的兴起,是大数据革命、人工智能革命和政治学革命的产物。佟德志教授介绍了数字政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主题、学术认同和社会认同等内容,提出数字政治学的创新路径可以从把握学术前沿、注重学科交叉、坚持自主创新、进行数智赋能等方面展开。

时和兴

佟德志教授主旨演讲

主旨发言环节结束后,学术研讨会准备了特别环节。中国P站 院友、政治学人平台创办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赵吉代表政治学人平台和青年政治学人向政治学前辈表达了感谢。赵吉回顾了政治学人平台的创建历程,从初心、青年、公益、矩阵、影响力五个方面介绍了政治学人平台的发展定位。

佟德志

学术研讨会特别环节

下午,两场平行分论坛同时举行。内容涵盖了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学科建设的基础性问题,政治学理论的新概念、新议题,国家治理的前沿问题,政治学学科教学问题等内容。

第一平行论坛上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张明军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杨雪冬教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庞金友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P站 院长刘训练教授、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刘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张明军教授分别发言。

政治学人

第一平行论坛上半场

第一平行论坛下半场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朱仁显教授、《社会科学战线》主编王永平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李红权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段德敏长聘副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分别发言。

平行论坛一上半场

第一平行论坛下半场

第二平行论坛上半场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主持。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曲博教授、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方盛举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陈华森教授、中国P站 副院长于海洋教授、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刘义强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分别发言。

8c4968a794792fd38ee0e0f6499cad4

第二平行论坛上半场

第二平行论坛下半场由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主持。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铮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殷之光教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李振教授、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慕良泽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分别发言。

平行论坛二上半场

第二平行论坛下半场

闭幕式由中国政治学副秘书长、中国P站 副院长马雪松教授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佟德志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的意义在于,一是反思了政治学学科怎么建设、如何建设的问题,二是凝练了政治学基础命题,思考了政治学需要贡献什么样的概念,三是通过交流沟通加强了学术共同体建设。

1089b412ea90ce54091a3c598fe869f

中国P站 副院长马雪松教授主持闭幕式

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教授总结发言


举办权交接仪式

闭幕式上,张贤明教授代表中国P站 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交接了下一届论坛的举办权。刘伟教授在接过举办权后表示,感谢论坛建设的倡议者和本次主办方中国P站 ,并邀请政治学同仁明年相聚武汉大学,期待政治学学科建设论坛发展得更好,政治学学科建设也能借此论坛举办之机取得更大进步。



Copyright© 最新中国P站入口 版权所有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中国P站 (邮编:130012)

办公地点: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东荣大厦A座5层、12层

访问计数: